最近感冒断断续续折腾了大半个月,昨晚又开始高烧,假期都快被用完,索性再请一天休息一下,并做个总结。现在看来自己这一年的经历也是跟这病一样跌宕起伏,另外一年前差不多这时候我也是生了一次病,真的是有始有终。对于自己30岁的总结,主要有家庭、工作和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
家庭第一
首先家庭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家庭成员几乎是唯一能陪伴我们一生的人,因此我们也理应在家庭上花更多的心思,呵护好它。过去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为家庭做不了多少有责任的事情。但回头一看,自己都已经30了,过两年也会有我自己的孩子,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我就是第一责任人了,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方面,短期计划还是长期规划,我都应该认真参与其中。
曾经父母不厌其烦对我们的照顾,现在也轮到我们来关爱他们了。最简单的,定期给父母打个电话。另外就是多关注他们的健康,主动带他们去体检。年轻人喜欢旅游,也需要考虑带上父母一起看看我们的祖国。最后就是我们有我们的中年焦虑,父母他们也有他们的焦虑,他们会愁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越来越差,他们还会愁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婚姻情况和生育情况,我们需要耐心听他们唠叨并给出自己真诚有用的建议。
对于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小时候是一起长大的,现在为了生活可能都分隔多地,聚少离多。每个人都在为生活打拼,都有可能经历你难以想象的挫折,遇到困难的尽量提供帮助。遇到误入歧途的,要坚决给予意见,这个社会除了家人很难再有其他人愿意插手别人的事。另外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多给一些事业、风险、经济上自己做的好的一些建议,通过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判断能力从而让他们得到更深层的帮助。因为观念的内容抽象层度高,这就需要你能更多的站在对方的角度,熟悉他们的经历才行,所以要保持日常多沟通熟悉他们的状况。
附图是每年的公园家庭合照
工作第二
除了家庭,工作是当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属于半个工作狂,会为想出一个好创意而激动不已,也会经常会为了某个进展停滞不前而彻夜难寐。另外我定义是半个,因为我不喜欢无意义的卷,如果工作压的我喘不过气让我无法与生活平衡我也会感到厌恶。当前我从事的还是自己非常热爱的技术行业,特别是长期持续的基础软件领域,这点我还是很幸运的,在得到薪水的同时也能收获成就感。
过去一年的主旋律就是工作变化,去年年底,曾经一度令我非常自豪的远程办公公司(朋友圈给他打过不少广告呢)换了个领导,直接陆续裁光几乎整个研发部门。这突如起来的变故打乱了我未来三年的计划,不过这也告诫我们长期规划的不确定性,《重来》一书也是直接提倡只做短期规划。最后就是花点精力争取到了 2N 赔偿,毕竟这属于公司不正当无理由裁员。最后在老婆的支持下,决定还有两个月时间考个非全研究生,周末用来学习,再辛苦个三年。这个详细会在学习章节中讲。
在考研上岸的差不多时间,工作上也同样得到收获,前同事内推了一个非常对口的机会,做的产品还是稳定持续的基础软件,见多了扁平快行业造成的一地鸡毛,遇到这类机会还是很心动的。后面参加活动里,创始人也提到他的第一个特征词就是“坚持”。不过上帝很难把门和窗同时为你一个人敞开,最大的困难就是工作地离老婆比较远,不过巧的是又回到了毕业一开始的选择的天堂城市“杭州”。当初因为冷逃离了杭州,七年后的夏天又回去了。你要我说出一个回去的理由,那估计是因为这是夏天不冷吧 :)
对于工作内容,除了一直熟悉的开发领域,还接触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运维相关的内容,尤其是网络这块,几乎经历过各种场景的坑。另外对于客户支持方面,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更好的选择优先级问题,更快的处理反馈问题等。详细内容后面再集中总结,也让自己对这些新工作做一些消化和思考。
另外就是研究生学校在广州,两地周末往返过远,因此入职前跟主管提过一下,最后试用期通过后,赶在开学前申请到了深圳办公室办公,感谢主管帮忙解决了工作学习兼顾的问题。随后就开始了周五来广州,周一回深圳上班的两点生活。另外我们家买了一辆来解决家庭用车和每周通勤的需要,新车利用率也是很高,3个月6000公里里程了。这几年汽车飞速发展,体验比过去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后面我也会总结下新能源车用车体验,希望能给需要的朋友一些建议和帮助。
附图是深圳同事饭团
学习第三
学习会是我仅次于家庭和工作第三重要的事情。回到两三年前,随着职业发展的缓慢以及周边同学朋友的事业的成功,我偶尔会陷入焦虑之中。趁着这次职业间隙就去考了非全研,近几年没娃周末比较空闲,学点东西总比干焦虑强。另外自己从小到大也是个学霸,没读研也一直是自己的一个遗憾。最后两个月成功离不考老婆的支持,她亲自上阵跟我一起备考,并且她还需要一边上班,最终居然只比我低3分,原来她才是真正的学霸!就这样我们从高中同学又成了研究生同学。
对于学习,首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决策》,它教会我如何收集更多的数据,通过合适模型来为遇到的问题作出更理性、正确的决策。比如如何评价不同医院的绩效、如何考虑分销系统的搭建。过去的我们可能更多靠主观来完成整个决策过程,但现在我会将决策抽离成“数据收集“加”模型定义“,只有”数据收集“环节存在部分主观判断,最终只要模型选的好,我们的决策基本就能做的完全理性。另外我对于家庭、工作、学习的优先级定义也是来自《决策》授课老师,处理好三者的优先级能让我们减少很多烦恼。
然后是《自然辩证法》,它是一门哲学课程,过去的我在确定了这是门文科性质课程之后一般都是嗤之以鼻然后绕而远之,但是这门课让我第一次理解知识是相通的、文理不分家。不然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园门口也不会挂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你数学基础没有,讨论个什么哲学呢?《自然辩证法》教会我对事物保持怀疑精神,常问为什么。毕竟所有科学理论源头上仍然是通过经验归纳总结得到的,都可能只是当前的我们没有办法证伪的知识。谁能确定我们很多科学理论不是出自“火鸡科学家”呢?
再一次学习英语,让我重新拾起了写英语说英语的信心,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讲不好英语,的确就是中文太丰富华丽了,导致我们英语对应表达不畅。如果我们回到小孩阶段,只会简单的中文表述,那么对应表达起英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了。最后政治的学习也让我了解了一些国家治理和设计的背景和原因,日常遇到社会问题也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
不知道是我本身就先入为主认同非全教育,还是授课老师们比较优秀,总感觉经历工作事业的我们,遇到同样经历各个行业又回到学校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企业出身),教学的效果比我当初一直在学校的情况好很多,教学的内容也更实际和触动人心。如果你是研究型方向,那企业经历可能帮助不大,更适合一路本科研究生学下去。但对于工薪阶层我预测非全后面会越来越流行,经历了工作,才会让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附图是开学合照,又做同学了 :)
保持感恩
最后我希望自己常怀感恩之情,比如那些工作和学习上帮助过我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帮你是情分,如果工作中你的上级在工作以外还能花时间给到你一些好经验建议,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我们就一定对他们感恩。我工作到现在,每个主管都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也对他们很感激,每年会约出来吃吃饭,聊聊生活,聊聊往事。如果职业上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会分享给他们,毕竟自己是他们培养出来的。
我就有过一任主管,在我跟他提出自己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想出去看看机会之后,他在了解详细之后非常理解我,后面工作态度也基本保持不变,还为我的新机会提供意见甚至介绍新的机会给我。另外日常工作生活上,他也不是那种说话做事总站在公司角度的人,他就属于那种不止把你当同事的人。我希望能跟他一直保持联系,毕竟这辈子说短也短,能有多少个这样的朋友呢?
另外我可以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年自己跟老婆关系越来越好了,我总结了有几点做的比较好需要一直保持。首先日常生活中保持感恩,我们经常会犯对外人礼貌对亲人暴躁的错误,实际上老婆也有工作在外边也会受委屈,回来后如果她还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比如买菜做饭,那我们一定不要吝啬几句感谢。这不是关系生疏,你们仍可以各种玩笑接梗玩的不亦乐乎,但这不影响你对老婆同样常备感恩之心。另外就是不再计较得失,对外人如果你一直付出得不到回应可以停下来,但是老婆不一样,她是陪伴你一生的伴侣,你只要想着你对她的好,至少能让你老了在轮椅上能得到更多照顾就行了,哈哈。当然只要是心地不坏的人,最终都是双向奔赴,互相不计较得失,努力为对方考虑。
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多记住他们,多保持感恩之心,尽量保持联系,这样久而久之你的周围就会一堆贵人、善人。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和事,直接一笑了之就好,他们完全不必占据我们的脑容量。
30岁,希望是自己和家人朋友更好的起点,我们最终成为的必定是我们想成为的人。